开放 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
2020-12-30 09:45:00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

中国—欧洲中心 成都日报摄影部供图

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和向西开放空中门户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今年1至10月,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二位 成都日报摄影部供图

 

蓝天之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加快建设。随着校飞、试飞等工作的顺利进行,未来,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旅将从这里落地成都;

东安湖畔,东安湖体育公园日新月异。“一场三馆”建设均有序推进,到大运会开幕之时,海内外观众将在这里见证成都的风采……

这一幕幕,正是成都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推动成都由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变,有利于成都进一步发挥作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门户枢纽作用。

坚持新思想指引新理念导航,构建以开放、科技、改革、文化、信息化为内核的城市动力体系。成都提出,树立“大外事”理念,以涉外资源整合推动外事外资外经外贸外宣“五外”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加快融入“双循环”新格局。

天府国际机场校飞试飞,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二;国际班列开行2991列,增长45.6%;西班牙、智利相继获批在蓉设领;高新综保区出口额连续31个月居全国同类综保区首位……

高光数据的背后,是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地位的持续提升。

开放,正成为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

畅通开放之路 优化对外连接新通道

变内陆盆地为开放高地,构建更便捷、更高效的对外交往通道,势在必行。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狠抓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和“48+14+30”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建设,通达全球的国际航空客货运骨干航线网络基本形成,航线网络干支衔接水平稳步提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和向西开放空中门户枢纽地位日益凸显,航线数量、质量稳居中西部前列。

今年1至10月,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二位,开通30条“客改货”航线;国际班列开行2991列,增长45.6%。亚蓉欧国际班列已连接境外55个城市、18个国内城市,中欧班列年度和累计开行数位居全国第一。

事实上,早在2018年成都市就召开了对外开放大会,强调要把握新时代机遇,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以立体化战略通道拓展、高能级口岸平台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构建等重点工作为抓手,优化对外连接新通道,立体、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与之对应的是,在2018年早些时候公布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成都提出将于2035年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在今年11月召开的成都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大会上,成都更是鲜明地提出:全力打造服务“双循环”的供给高地、需求中心、战略腹地和门户枢纽。

所有的指向只有一个:内畅外联,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对于未来,成都进一步明确,将坚持“四个聚焦”,提升国际门户枢纽位势能级。

聚焦“两场一体”运营和国际航空通道建设,打造面向全球的航空门户枢纽、洲际航空中转枢纽和航空货运转运中心;聚焦国际铁路港和亚蓉欧通道能力建设,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物流组织中心,构建“7+5”国际铁路及铁海联运通道,完善泛欧泛亚节点网络和四向拓展服务体系;聚焦口岸开放平台和口岸营商环境建设,推动综保区提质增效、开放口岸拓能升级、跨境贸易通关便利;聚焦供应链物流体系和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构建以中西部为腹地、泛欧泛亚为目标市场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完善对接全球市场的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一体化集成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强化开放效能 以“大外事”构建对外开放新体系

今年10月,智利获批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成为首个在蓉开设总领事馆的拉美国家。12月,智利农副产品推广活动在成都举行。

活动现场,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亲手制作火焰三文鱼寿司、蜜汁烤猪小里脊等美食,为智利农副产品“带货”。施密特大使透露,“明年1月份,‌‌我们新的智利驻成都总领事即将到任,到时候总领馆还会内设一个商务处,商务处的主要职能就是致力于推广‌‌智利的优质农产品,同时加强与四川以及广大内陆地区的合作。”

智利在成都开设总领事馆,正是成都不断拓展“朋友圈”,吸引高端国际要素聚集的缩影。近年来,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不断增加,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总数达到104个。

成大事者,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在顶层设计上,成都秉持“大外事”理念,推动外事外资外经外贸外宣“五外”深度融合发展,以地方外事工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日合作示范项目全面推进。成都先后赴上海、北京等日资企业聚集地开展专题推介活动,包括欧力士、住友商事等日资著名企业纷纷落户成都。与此同时,成都还与日本经贸机构及地方政府驻华代表处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密集开展对日交流活动。

成都深知,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对外交往中心城市作为全球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集聚和流通的节点与外部世界的连通性和协同性越来越高,对外国领事机构、重要国际组织、高端国际人才等资源要素的运筹集聚能力,已经成为其展示自身吸引力与辐射力的核心指标。

为此,成都未来将主动对接国家层级外交事务资源:积极承办申办国际重要会议或活动,持续实施“国际资源引入计划”;实施全球友城资源优选计划,力争与更多“重量级”城市结好,引入国际组织资源……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吸引更多的国家在蓉设立领事机构、商务代表机构等,国际友城“质”与“量”均大幅提升,不断提升成都国际影响力。

建设开放平台 增强对外经济发展新动力

12月9日,由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指导,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商务厅、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协调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开发区对话500强”活动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举行。来自厦门国贸、远洋集团、深业集团、西门子工业软件等17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与中外知名企业的高管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西门子工业软件大中华区副总裁王文华非常看好在蓉投资发展前景。他表示,多年前西门子在成都落地了一个数字化工厂,并因此引发了一波全球性灯塔工厂在成都的投产。如今中德智能网联工程中心及新能源汽车工程落户龙泉,进一步覆盖了智能汽车从研发到量产的服务。

加强政策引导,实施精准引进,优化外商服务……今年以来,成都外贸外资稳步回升。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引进外资重大项目49个,总投资124.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增至301家,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20家,同比增长22.8%。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积极推进,先后举办9场推介活动,梳理重点示范项目78个,投资金额1073亿元。

展望“十四五”,成都将加快推动城市向“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转变,构建以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为核心的开放极核,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别合作园区、临空临港经济区等多个区域性开放平台为支撑的“两核+多平台”城市群开放发展空间体系。同时,深化自贸区改革试验,探索建立内陆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国别合作园区,深化“中国—欧洲中心”建设等。力争到2025年,全市货物及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速达8%以上,进出口总额达到1.5万亿元,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超过770亿元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建设6个以上海外商务代表处,建成内陆经济型开放高地。

优化开放环境 提升对外营城新水平

人文交流和会议展览,是对外交往中心城市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成都围绕《关于优化提升国际化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主动优化营商环境,突出领馆区和国际化社区建设,先后设立“外籍人士社区服务中心”26个,形成多部门参与、多层级联动的涉外管理服务体系。结合营商环境建设,出台实施出入境“十五条”新政,外籍人士出入境、停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程度进一步提升,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目前,已经在区(市)县全覆盖设立外商投资咨询服务点,定期举办市、区两级外资企业座谈会,累计协调解决问题约300个,激励存量企业增资扩股。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市会展业总收入954.5亿元,展会签约投资项目524个。全市5个会展产业功能区共签约重大产业项目56个,总投资1156.3亿元。在中国会展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成都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

面向未来,成都将进一步坚持优化环境,提升对外推介新水平。

改善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国际化社区建设,强化国际人文交流……力争到2025年前,年度举办国际会展次数超过350场,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与国际化社区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成22个对外交流中心,搭建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对外交往和合作平台。

来源:成都日报